•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2007臺北自然生態保育週

2007年世界地球日的心情

一位花蓮新住民眼中的蘇花高

 

2007年開春,蘇花高速公路該不該興建的議題,又吵得沸沸揚揚,這暗示著:「又有選舉了!」在花蓮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在選舉期間,有一位外地人來到花蓮,很疑惑的問了一個問題:蘇花高這位候選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每個競選海報都有他的名字呢?」


         記得
1998年我從台北初到花蓮工作時,才知道政府規劃興建蘇花高速公路。那時北迴鐵路尚未電氣化,三個多小時台北花蓮火車搭乘感覺,就是烏煙瘴氣,而且一票難求。當時,我還真的期待蘇花高速公路趕快完成,以拉近我和台北的距離。當時的我,總覺得花蓮的生活步調太慢,交通不便,資訊也不發達。所以人雖然在花蓮工作,心卻繫在台北,焦慮的是:「如何快速的從花蓮到台北。」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逗留在花蓮時間越來越長,足跡也遍及花蓮的各個山野角落。每年的春天,和花蓮鳥會的鳥友們,一起在花蓮溪賞鳥,也目睹環境的變遷,當年的盛況不再。在花蓮荒野的夥伴協助下,從
1999年開始花蓮溪193縣道的蛙類定期調查,直到現在我依舊帶著學生進行調查監測中。和平溪、立霧溪、砂卡礑溪、美崙溪、三棧溪、清水溪、三富溪、秀姑巒溪---,這些有著美麗名字的花蓮溪流,都留有我和我的學生、保育團體夥伴的駐足痕跡。花蓮人常驕傲的說:「花蓮的土地會黏人」。沒錯,當你瞭解並感應到這塊土地的美時,怎麼會捨得離開呢?所以,2005年我在花蓮購屋入籍,成為花蓮的新住民。


       心境開始轉變時,我對蘇花高的看法也就不一樣了。
       
       我現在依舊經常往返花蓮台北,電氣化以後的火車快速舒適,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在小憩、看書報、或者觀賞車窗外綠草如茵的鄉村景色、氣勢雄偉的清水斷崖、遼闊的太平洋等愉快的心情中度過,每一次都有度假的喜悅。但是,試想當你經過有名的清水斷崖,看到的卻是冷冰冰的水泥高架橋,還有呼嘯而過的汽車時,難道不覺得遊興全失嗎?搭火車經常遇見國外的觀光客,這些人都是花蓮發展觀光的貴客。記得有一次經過和平火力發電廠時,有一位外籍遊客問導遊,為何在這偏僻地區建築如此龐大突兀的建築物,可見審美觀是放諸四海皆準。想想看,觀光客到花蓮,是想要快快的到花蓮,還是慢慢的享受花蓮美景?就發展花蓮觀光經濟而言,是讓遊客快快的來去花蓮,還是慢慢的深度體驗花蓮,才是永續的賺錢策略呢?


        我是生態學者,也曾在
2002和花蓮鳥會合作調查過蘇花公路沿線從崇德到和平的動物資源。結果發現4種哺乳類、51種鳥類、13種兩生爬蟲類、162種昆蟲,動物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包括最近因為封閉部分高速公路而成為熱門話題的紫斑蝶。高速公路讓道,似乎成為美事一樁,但如果設計之初,環境影響評估就好好把關,怎會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呢?國道新建工程局聲稱將在蘇花高速公路沿線設置許多地下通道,讓動物通過,避免造成傷害。立意雖佳,但仔細想想看,有不少提供給人們使用的人行道、地下道經常因設計不當而乏人問津 ; 提供給動物使用的通道,若非是經過長期監測研究後規劃設計,動物的使用率會高嗎?


       「蘇花高」就好像外來種生物一樣,若非經過謹慎評估就驟然引入,恐怕引起社會環境及經濟的重大損失。我因為花蓮的原生環境而成為新住民,當然憂心外來的「蘇花高」造成環境的衝擊。當全球都在關心氣候變遷、減少建設、保護環境的同時,以坐擁好山好水為傲的花蓮人有必要跟著這些政客起舞嗎?讓「蘇花高」從選舉場合消失,讓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不要淪陷!

標籤: 保育教育

愛蛙人,請看過來!

  回顧2006年,對我而言,真的是豐碩的一年。雖然親自跑野外賞蛙的時間減少,但和蛙友交流的時間增加,因為歷經4年的努力,台灣蛙類調查志工隊,終於快要誕生了!

  台灣蛙類有32種,從海平面到3000公尺都能發現牠們的蹤跡,棲息的環境也非常多樣,包括都市、稻田、平原、池塘、森林、溪流等,容易觀察及接近,是最佳的保育教育教材。但隨著台灣經濟發展,以往常見的蛙類,也越來越少了!

  國外研究顯示,造成蛙類減少的主要原因包括棲息地破壞及改變、全球氣候變化、化學污染、疾病及病原、外來種、商業利用等,但台灣蛙類究竟面臨那些威脅呢?我們該如何幫助牠們呢?這需要進行長期、有系統的全面普查,並建立分析系統,以適時發佈警訊。但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經費。

  因此,從2003年開始,在農委會林務局經費補助之下,我開始培訓台灣蛙類野外調查種子教師計畫,期望結合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訓練教師及關心生態保育的民眾成為蛙類調查的志工,並成立台灣蛙類調查志工隊。而分散全國各地的志工團隊將有系統的觀察及紀錄台灣蛙類野外資源,然後將調查結果利用網路回報建立資料庫,經由專家分析後,定期公布,為台灣的環境健檢。藉此,不但能迅速的累積台灣蛙類資源資料,協助推動台灣蛙類生物多樣性保育教育,也能預防台灣蛙類的滅絕,有助台灣環境的永續。

  在2006年,已經建立志工招募及培訓模式、調查方法標準化、建立回報系統及資料庫等重要基礎工作,並完成桃園、花東及中南部志工培訓,2007年將進行北部及高屏地區志工培訓,並成立全國志工大會,規劃全國普查系統。

  而我在1999年出版「賞蛙圖鑑」與李鵬翔醫生架構的「青蛙小站」將台灣蛙類可愛生動的一面呈現在國人面前,並帶動賞蛙熱潮。但欣賞僅是入門,要能真正保育蛙類,還需要技能與行動。而蛙類調查志工隊的成立,代表台灣蛙類保育將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最後祝福所有關心蛙類的人,也期盼金豬年帶給所有保育團體財運,讓我們這群志工可以為台灣大地做更多的事。

你的動物鄰居在家嗎?

  從2006年12月14日至2007年1月5日,是美國奧都邦協會第107屆美國年度聖誕節鳥類計數(Christmas Bird Count)活動時期,估計將有成千上萬名義工,利用假期,在超過2000個指定地點,進行鳥類觀察與記錄。歷年調查結果,包括分佈、數量等資料,都公佈在網頁,提供查詢。

  奧都邦協會也在每年2月針對學童,辦理「後院鳥類計數Great Backyard Bird Count」,鼓勵家長及老師帶領孩童,觀察及記錄住家、校園、公園或保護區內的鳥類,並將資料輸入網站。輸入資料時,可以立即看到鳥類分佈圖的變化,藉此,讓觀察者感受到人類居住的地方,也是鳥類的家。「後院鳥類計數」已經辦理十屆,2005年登錄超過60,000筆紀錄,發現623種七百五十萬隻次鳥類,這些資料協助瞭解候鳥的遷徙、鳥類族群的現況,並監測外來種擴張的情況。

  除了鳥類,有鑑於全球兩棲類族群減少,美國最大的保育組織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發起「美國蛙類觀察Frogwatch USA」長期監測計畫,鼓勵一般民眾成為蛙類調查義工,協助科學家保育兩棲類,並獲得幫助兩棲類的行動經驗。澳洲、加拿大等國也有Frogwatch組織,也是善用義工資源,長期監測蛙類族群變化。

  在台灣,當然也有一群義工長期關心生活周遭的動物鄰居。中華鳥會從1997年開始,在每年的元月辦理「新年鳥類調查」,結合各地野鳥學會民間組織,紀錄台灣鳥類的生存現況,資料將提供作為保育參考。「台灣賞蛙情報網」網站鼓勵民眾有系統的調查及登錄住家附近的蛙類資料,並分享賞蛙經驗。

  不管是鳥類或蛙類,都是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尤其是蛙類,是非常好的保育教育教材。因為台灣的蛙類僅有三十二種,分佈範圍從海平面到三千公尺的高山,棲息的環境也非常多樣,包括都市、稻田、平原、池塘、森林、溪流等,容易觀察及接近。蛙類成體用皮膚呼吸,蝌蚪在水中生活,都直接與自然環境接觸,也迅速反應各種環境變化。因此,調查分佈在住家、學校及社區的動物數量與健康情況,等於監測環境的變遷,並建立預警制度,最後受惠的還是人類。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民間保育團體,並投入動物調查義工行列。也期許企業能贊助長期動物調查監測計畫,尤其在調查資料分析、呈現及推廣教育方面,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資料提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

  95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特優的企業、學校、教師及學生22人,於10月24日上午由行政院環保署長張國龍陪同晉見總統,當日下午2時於台北盛世王朝大飯店舉辦「95年推動環保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暨「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4種獎項共計90名聯合頒獎典禮,由林達雄副署長主持,林副署長特別感謝與會的團體及人員對於環保無私的付出與貢獻,並期許將推動環保的力量向外延伸,帶動周遭民眾參與環保行動,共同創造清淨、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讓子孫能代代永續生存。

  本次獲特優獎項的學生中,最小的一位環保小尖兵,是來自澎湖縣東衛國民小學的呂忠祐同學,呂同學出生在四面環海的澎湖,從小就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由爸爸、媽媽灌輸個人愛護環境的習慣,讓他深刻體會到環境資源是多麼重要。呂同學在家中及學校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希望大家一起來做環保,更相信「人人做環保,明天沒煩惱」。

  楊懿如老師自民國93年進入花蓮教育大學任教,對於蛙類保育推廣不遺餘力,也擴大到訓練教師及關心生態保育的民眾,成為蛙類保育調查員。因為蛙類成體用皮膚呼吸,蝌蚪在水中生活,都直接與自然環境接觸,也迅速反應各種環境變化,是環境監測的利器,將調查結果利用網路回報建立資料庫,不但迅速累積台灣蛙類資源相關資料,並有助推動台灣蛙類生物多樣性保育教育,為環境永續發展奠定基礎,負有「青蛙公主」的稱號。

  台北縣永定國民小學屬於較偏遠學校,人力、物力的資源本來就較匱乏,永定國小除了充分運用現有校園環境資源、依教師專長排課配合教學推動環保教育之外,亦因應學校本位課程的特殊需求,聘請許多編制外的專業師資,更培訓環保小志工協助各項環保教育及宣導的推動,才能創造今日這麼豐碩的成果。

  另為鼓勵並表揚國內推動環保工作績效優良之事業單位,環保署已辦理15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為企業推動環保之最高榮譽獎項。這次的企業環保獎,共有10家事業得獎,分布在各行業,其中包含了大企業(力晶半導體、中鋼軋鋼一廠、台北縣環保局樹林垃圾焚化廠、台電興達發電廠、台積電十二廠、正隆板橋廠、慈濟醫院大林分院、聯電FAB8F廠)及中小企業(世堡紡織、良澔科技三峽廠),所以只要有心於環保,無論行業、無論規模,都可以做得很好。同時,以往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和環保相互衝突,但我們發現此次榮獲企業環保獎的10家企業,都可以在經濟與環保中找到平衡點,以本次獲獎的台積電十二廠為例,不但在生產過程中,力行減廢、省電省水,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更力行環境教育宣導,設立環保櫥窗與專用佈告欄,宣導環保觀念與作為,讓員工和社區民眾了解,台灣的環保與經濟、科技都能均衡發展。

  此次頒發獎項分別為:「環保有功學校」特優3名,優等17名,甲等20名;「環保有功教師」特優3名,優等13名,甲等11名;「環保有功學生」特優3名,優等7名,甲等3名;「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10名。



‧花蓮縣環保局新聞‧

  榮獲95年全國推動環保有功大專院校特優老師─楊懿如老師暨高中(職)校特優學生─田鎮熏同學與榮獲94年全國推動環保有功特優團體─環保工作促進會及義工黃暖婷在環保署署長張國龍陪同下晉見總統。

  本縣榮獲95年全國唯一推動環保有功大專院校特優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楊懿如老師及高中(職)校特優學生─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田鎮熏同學,與榮獲94年全國推動環保有功特優團體─環保工作促進會及義工黃暖婷於昨(24)日在環保署署長張國龍陪同下晉見總統,這對環保工作推動有卓越績效之學校、師生及社區義工團體不失為一份殊榮及難能可貴之鼓勵。

  是日下午於台北市台北盛世王朝大飯店,本(95)年推動環保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獲選人員一一接受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林達雄及教育部吳常務次長之頒獎與公開表揚;所有得獎名單中,本縣有三所學校、三名教師及一名學生,除了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楊懿如老師及花蓮縣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田鎮熏同學榮獲特優殊榮之外,另外獲優等獎的有花蓮私立海星高級中學、花蓮縣立文蘭國民小學、花蓮縣秀林鄉西寶國民小學陳俊能老師、花蓮縣壽豐鄉壽豐國民小學王麗雪老師及甲等獎花蓮縣立西林國民小學。環保局表示,上述獲獎人(單位),係經本縣環保局初選推薦至中央,再由環保署複選與決選,過關斬將,長達一年的評選過程,在眾多參選者中脫穎而出。此次獲獎者,因平日熱心推動環境保護事務,不遺餘力,且積極配合縣環保局相關環保政策,有顯著績效,榮獲此殊榮,可說是當之無愧。

  本縣環保局戴局長表示:本縣推薦參加全國遴選推動環保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經本局環保教育宣導小組積極輔導,加上長期確實執行所提環保計畫,7個參賽者(含單位),全數獲獎(2位特優、4位優等、1位甲等),創下歷年的佳績,非常感謝這些學校、老師及同學對環保推動的努力。其實環保不單單只是口號而已,為達到環保項下扎根之目標,必須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讓學生瞭解環保的重要並落實於生活中,進而影響家人、社區;另外社區義工團體部分,由於歷年的獲獎團體與環保義工都是致力於社區及社會環保工作不遺餘力的代表,他們的精神,值得鄉親學習,環保局亦將盡全力維護台灣最後一塊淨土,邀請鄉親共同為實現謝縣長「洄瀾夢土」的目標而努力。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