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到8月11日,忙裡偷閒遊覽雲南昆大麗,和大家分享一些趣事。
作者:青蛙公主 日期:2007-08-26 19:03
昆明西山龍門劉海鬥金蟾石雕
大理點蒼山上販賣的地衣,稱為青蛙皮,很像吧。
炒青蛙皮,還不錯吃。
大理崇聖寺有一塊青蛙石,敲打石頭的聲音很像青蛙叫。
麗江屋頂的鎮宅物-瓦貓
相傳很久以前,貓幫助麗江納西人解決鼠害問題,
所以納西人將貓視為吉祥物,並在屋頂上擺設瓦貓鎮宅。
在麗江玉泉公園曬太陽的貓,讓我想起我的咪咪。
在雲南昆大麗看到的狗狗,長的都是這副模樣,很有趣。
納西族人崇尚自然,有許多和動物相關的傳說。
巴格圖是用來占卜的圖示,主要是以一隻青蛙形體構畫而成,
以蛙體頭尾、四肢、腹部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
和木、火、金、水、土五行,配以十二生肖,用來占卜。
右方箭尾是東邊,左方箭頭是西方,下方蛙頭是
南邊,上方蛙尾是北邊,東西南北是東巴象形文喔!
注意看,解說牌上的方位指示是一隻青蛙喔!
匾額寫的是東巴文「千年萬古樓」,注意看萬字,
上面有兩個眼睛的圖案,就是「蛙」字,
因為蛙類的生殖力很強,所以「萬」字有青蛙圖案,表示很多。
在海拔2700公尺納西人聖地白水台,發現腹斑倭蛙。
海拔3200公尺香格里拉的藏族民居風情,開白花的是馬鈴薯田。
張惠珠老師在馬鈴薯田附近草叢裡發現的西藏蟾蜍。
海拔3000公尺到4000公尺的香格里拉,處處是美麗的花海。
高山紫外線強,花的顏色也特別鮮豔。
青稞後面的遠山是藏族聖山-梅里雪山。
忙碌的生活
作者:青蛙公主 日期:2007-08-21 22:31
雖然如此,我還是抽空到大陸北京開會,發表「運用志工進行兩棲類保育的歷程與成效」,並遊覽長城、故宮、頤和園等地,採買了景泰藍蛙、玉石蛙等。8月初還到雲南昆明、大理、麗江及香格里拉遊覽12天,體驗高山生態旅遊。這一趟旅行,最大的收穫是發現,麗江納西族崇拜蛙類,認為蛙類是多子多孫的象徵。納西族東巴象形文蛙字像一隻青蛙,非常可愛。麗江鎮上解說牌上的指北針,是一隻被箭穿過的青蛙,傳說很久以前,納西族人生病,向天神求藥方,結果部分藥方從天上灑落,被青蛙吞進肚裡,納西人用箭射死青蛙,取得藥方。而這隻身體被箭射穿的青蛙,化身成東西南北方位,箭頭(金屬)指向方位是西方,屬金,箭尾(木頭)是東方,屬木,青蛙尾端是北方,肛門部分流血,屬水,頭部是南方,屬火,腹部是中央,屬土。以上是我聽解說員解說的片面記憶,並經過查證後的資料,和大家分享。
也在海拔三千兩百公尺的香格里拉發現西藏蟾蜍及海拔2700公尺的白水台發現腹斑倭蛙。
看了很多高山峽谷,包括號稱世界最深的虎跳峽,但感覺都沒有花蓮太魯閣峽谷的秀麗與宏偉,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就是這種感覺吧!太魯閣不愧是英國人票選出來的此生必遊之地的第五名。
8月11日返國後,馬上投入工作,到國科會報告未來的蛙類教學網站計畫,修改「東部生態旅遊人才培育計畫」期中報告,審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到米棧社區演講,還冒雨探訪台南三崁店諸羅樹蛙棲地,可惜淹水,無法接近。這般忙碌生活的結果是,罹患感冒,直到現在還昏昏沈沈呢!只想和我的愛貓一起睡覺與遊戲。但感冒也可能是旅遊久了,心都散了,實在不願意面對現實的反射結果-用感冒當藉口,讓自己放心的沈淪吧!人生需要放輕鬆,才能走得遠。就像我研究蛙類,從好奇與興趣開始,沒有設定目標,沒有比較,只有分享,輕輕鬆鬆,多愉快。一轉眼二十多年,我還是樂此不疲。我或許拍不到好的照片,但我走過很多地方,有很多快樂的回憶,也樂於和大家分享,這就是我的人生!
換夏裝的貓咪
作者:青蛙公主 日期:2007-05-15 22:14
難怪會發胖!
作者:青蛙公主 日期:2007-05-15 22:01
我的青蛙小花園
作者:青蛙公主 日期:2007-04-24 18:09
2007年世界地球日的心情
作者:青蛙公主 日期:2007-04-22 23:14
一位花蓮新住民眼中的蘇花高
在2007年開春,蘇花高速公路該不該興建的議題,又吵得沸沸揚揚,這暗示著:「又有選舉了!」在花蓮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在選舉期間,有一位外地人來到花蓮,很疑惑的問了一個問題:蘇花高這位候選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每個競選海報都有他的名字呢?」
記得1998年我從台北初到花蓮工作時,才知道政府規劃興建蘇花高速公路。那時北迴鐵路尚未電氣化,三個多小時台北花蓮火車搭乘感覺,就是烏煙瘴氣,而且一票難求。當時,我還真的期待蘇花高速公路趕快完成,以拉近我和台北的距離。當時的我,總覺得花蓮的生活步調太慢,交通不便,資訊也不發達。所以人雖然在花蓮工作,心卻繫在台北,焦慮的是:「如何快速的從花蓮到台北。」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逗留在花蓮時間越來越長,足跡也遍及花蓮的各個山野角落。每年的春天,和花蓮鳥會的鳥友們,一起在花蓮溪賞鳥,也目睹環境的變遷,當年的盛況不再。在花蓮荒野的夥伴協助下,從1999年開始花蓮溪193縣道的蛙類定期調查,直到現在我依舊帶著學生進行調查監測中。和平溪、立霧溪、砂卡礑溪、美崙溪、三棧溪、清水溪、三富溪、秀姑巒溪---,這些有著美麗名字的花蓮溪流,都留有我和我的學生、保育團體夥伴的駐足痕跡。花蓮人常驕傲的說:「花蓮的土地會黏人」。沒錯,當你瞭解並感應到這塊土地的美時,怎麼會捨得離開呢?所以,2005年我在花蓮購屋入籍,成為花蓮的新住民。
心境開始轉變時,我對蘇花高的看法也就不一樣了。
我現在依舊經常往返花蓮台北,電氣化以後的火車快速舒適,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在小憩、看書報、或者觀賞車窗外綠草如茵的鄉村景色、氣勢雄偉的清水斷崖、遼闊的太平洋等愉快的心情中度過,每一次都有度假的喜悅。但是,試想當你經過有名的清水斷崖,看到的卻是冷冰冰的水泥高架橋,還有呼嘯而過的汽車時,難道不覺得遊興全失嗎?搭火車經常遇見國外的觀光客,這些人都是花蓮發展觀光的貴客。記得有一次經過和平火力發電廠時,有一位外籍遊客問導遊,為何在這偏僻地區建築如此龐大突兀的建築物,可見審美觀是放諸四海皆準。想想看,觀光客到花蓮,是想要快快的到花蓮,還是慢慢的享受花蓮美景?就發展花蓮觀光經濟而言,是讓遊客快快的來去花蓮,還是慢慢的深度體驗花蓮,才是永續的賺錢策略呢?
我是生態學者,也曾在2002和花蓮鳥會合作調查過蘇花公路沿線從崇德到和平的動物資源。結果發現4種哺乳類、51種鳥類、13種兩生爬蟲類、162種昆蟲,動物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包括最近因為封閉部分高速公路而成為熱門話題的紫斑蝶。高速公路讓道,似乎成為美事一樁,但如果設計之初,環境影響評估就好好把關,怎會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呢?國道新建工程局聲稱將在蘇花高速公路沿線設置許多地下通道,讓動物通過,避免造成傷害。立意雖佳,但仔細想想看,有不少提供給人們使用的人行道、地下道經常因設計不當而乏人問津 ; 提供給動物使用的通道,若非是經過長期監測研究後規劃設計,動物的使用率會高嗎?
「蘇花高」就好像外來種生物一樣,若非經過謹慎評估就驟然引入,恐怕引起社會環境及經濟的重大損失。我因為花蓮的原生環境而成為新住民,當然憂心外來的「蘇花高」造成環境的衝擊。當全球都在關心氣候變遷、減少建設、保護環境的同時,以坐擁好山好水為傲的花蓮人有必要跟著這些政客起舞嗎?讓「蘇花高」從選舉場合消失,讓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不要淪陷!